100%

三筆

萇楚齋三筆

卷一

卷二

卷三

卷四

卷五

卷六

卷七

卷八

卷九

卷十

萇楚齋三筆序

予撰《續筆》即成,復編《三筆》十卷,體例仍如前。其中雖多徵引前人舊說,不盡出于己意,然北宋衛正叔有云:他人著述,惟恐不出于己,予書惟恐不出於人。聲木雖不敏,竊願附此義。果使後人見其採輯尚無疵謬,可備參考,許其附驥以傳,使微賤名氏千載下得掛名於藝林之末,如江陰繆筱珊京卿荃孫所云,則予心已大慰矣。不賢識小,本聖人所不禁。聲木雖學淺識卑,亦喜于故紙堆中尋生活,生平于桐城文學授受淵源考核較詳,目錄之學亦稍涉藩籬,嘗于國朝詩文集、筆記、詩話等書中,搜求我朝小掌故,或亦為不賢識小之一端乎。蜀後主孟煜《題金樓子後詩序》有云:見虎一毛,不知其班,則謂之不見虎可也,謂之見虎亦可也。己巳五月,廬江劉聲木十枝,原名體信字述之自序。

三筆卷一

綏寇紀略

本自江海人

胥吏撰述

李義山詩註

桐城藝文志補遺

阮大鋮工書法

高宗西湖勝事

詩文忌自譽譽人

筠清館金文別本

道光辛丑探花詞

南宋黃裳演山詞語

管嗣復譯述醫書三種

王先謙書論編輯續古辭類纂

國朝以龜為名

袁枚論詩絕句

紀昀逸事

真山民詩集聯

兩蔣衡兩吳汝綸

萬卷堂書目

四庫著錄香奩詩

張樹聲靖達公奏議

王照圓女士漢學

顧炎武悼亡詩

李鴻章楷書訃文

唐詩神韻集

周銑詒兄弟古金木

金塗塔考證

王士禎論次書目

城西文社盛事

瑞澂戒烟札語

西人哲列米貼羅語

蝴蝶會

胡天游臨卒語

彭祖賢篤于先世友人

翁方綱以妾為妻

六大洲地球圖說

以病為名號

黃道娘迷信佛教

論丹朱

廣陵詩事序語

前宋順帝等悲痛語

國朝先正事略補編

論左傳太過語

宋文鑑選經義二篇

古人名隨意增減

論曾國藩聯語

萇楚齋三筆卷一

廬江劉聲木十枝撰

   綏寇紀略

鄒漪字流綺,博學多聞,好著述,游婁東吳偉業之門,偉業《綏寇紀略》半出漪手。生平交游多名士,新城王士禎《歲暮懷人絕句》所謂「花時曾過九龍山,第二泉邊挹妙顏」是也。見《無錫金匱縣志·文苑傳》。聲木謹案:吳偉業《綏寇紀略》行世已久,從無有知其半出鄒漪之手,亦可補註《漁洋山人精華錄》卷二《惠山下鄒[流]綺過訪》條下,以補惠氏所未及。

   本自江海人

番禺梁鼎芬字星海,號節庵,官至湖北按察使。自宣統辛亥國變後,為人書件,後鈐一印,文曰「本自江海人」五字。聲木謹案:此五字本六朝謝靈連詩,詩云:「韓亡子房奮,秦帝魯連恥。本自江海人,忠義動君子。」云云。鈐此印文,隱寓黍離麥秀之痛,傷心人誠別有懷抱,非隨波逐流者所能比擬也。

   胥吏撰述

國初之時,人材輩出,兩舉博學宏詞,得人最盛。雖下至胥吏,亦有潛求經籍,著書傳後,以與文士爭短長者,洵美談也。張文炳字明德,絳州人,康熙中,由供事議叙,官至泗州知州,撰《易象數鈎深圖》三卷、《公餘筆記》三卷。聶鈫字劍光,泰安人,少為府胥,撰《泰山道里記》一卷。皆刊行於時。均見《皇朝通考·經籍志》。

   李義山詩註

李、杜、韓、蘇等集,後人為之箋註者甚多,而可與頡頏者,厥惟李義山詩集。南宋劉克莊、張文亮各有註本,今皆不傳,固無論矣。明釋道源有註三卷,國朝朱鶴齡因之,成詩註三卷、補註一卷,程夢[星]有箋註□卷,姚培謙有箋註□卷,馮浩有箋註□卷,皆有刊本行世。吳江徐逢源、海鹽陳許延、寧化李世熊、安居王恕、海寧許昂霄、滿洲高文良公其倬,各有箋註之本,未刊。而諸家評本,蹟近於陋,亦不贅述。語見馮註李義山詩。聲木謹案:程夢星註本,本桐城方扶南□□世舉所撰。世舉有《編年昌黎詩註》十二卷,極精審,甚行于世。程與方本為中表,方故讓善于程,假名刊行。說見程晉芳《勉行堂文集》、蕭穆《敬孚類稿》。

   桐城藝文志補遺

桐城一縣,為國朝文學淵藪,能文章者,前後相望,可謂盛極一時。同邑士人,留心鄉邦撰述,輯成《桐城藝文志》□卷,搜羅甚備,然仍有未盡者。予(瀏)覽所及,復得六種,錄之于此:錢秉鐙字澄之,撰有《五代史註》□卷,見《蘇州府志》。方正瑗字引蘧,號方齋,撰有《方齋補莊》□卷,見《皇朝文獻通考》,《連理山人詩鈔》□卷,見《國朝詩人徵略》。吳日昶字函三,撰有《世儀堂集》□卷,見上、江兩縣志。吳自高字若山,撰有《善卷堂四六註釋》十卷,孫元衡字湘南,撰有《赤嵌集》四卷,均見《皇朝文獻通考》。

   阮大鋮工書法

阮大鋮工詩,撰有《詠懷堂詩集》,已見《[隨]筆》卷[三]。予又見焦山石刻中,有阮大鋮《宿焦山大半在烟雨中》四詩。詩既工麗,字亦恣肆,頗有徐季海、蘇長公遺意,是不特工詩,且工書。其石刻中有一印,文曰「佳木之友」四字,頗難索解,想亦有取意矣。

   高宗西湖勝事

高宗南巡,駐蹕浙江行宮,本建于西湖。浙人相傳:某年高宗于行宮外西湖中架木放烟火,時天朗氣清,因為時過久,忽湖中波浪掀天,風雨驟至。說者謂西湖中龍神不安,怒而出此。雖屬無稽之言,猶可想見太平天子盛事。浙人又相傳:本地如有兵災,西湖之水必變異色。粵匪之亂,未及浙境,西湖之水早作赤色。光緒十年,中法開釁,西湖之水,僅有極淺粉紅色。予幼時曾見之,未幾果有寧波之役。

   詩文忌自譽譽人

南皮張文襄公之洞《輶軒語》中有云:「古今體詩,忌好自譽譽人。如酬應詩,譽公卿必曰韓范,守令必曰龔黃,將帥必曰衛霍,詩則李杜,文則韓蘇之類,受者滋愧,作者失言。至于述懷,藉口杜詩自比稷契之語,信口夸誕,尤為惡習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張文襄公此語,洵屬詩中萬金良藥。曾文正公國藩《論文臆說》亦云:「稱人庸德,不可愈量,貶猶加慎。」云云。亦即張文襄公之意。孝子且不誣其親,況施于他人,豈可有愈量之語。

   筠清館金文別本

仁和龔定庵禮部自珍詩集內《己亥雜詩》中有云:「手捫千軸古琅玕,篤信男兒識字難。悔向侯王作賓客,廿篇《鴻烈》贈劉安。」自註云:「某布政欲撰《吉金款識》,屬為編纂。予為聚拓本,穿穴羣經,極談古籀形義,成書四十卷。俄布政書來請絕交,書藏何子貞太史家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禮部此語,為南海吳荷屋中丞榮光而發。所謂某布政者,因中丞任福建布政使時,曾屬禮部編纂鐘鼎文字,未及成而罷,見于中丞《筠清館金文》卷首中丞自序中。今世所行之《筠清館金文》五卷,其中註釋字義甚少,不足以資考證。果使當日以禮部所釋之本刊行,必較原書為善,惜當日中丞逞一時之意氣,無故絕交。道州何氏書籍字畫碑帖久已散出,獨未聞有此書稿本,想久已遺佚矣。

   道光辛丑探花詞

臨桂龍翰臣方伯啟瑞,道光辛丑探花,詞中有云:「二百人中數少年,孫郎雖美不如錢。更教輸卻王郎好,未卜誰家玉鏡圓。」自註云:「孫君鏘鳴年二十三,錢君寶青年二十一,且未婚,皆浙人。吾鄉王君錫振年二十四,猶未聘也。」云云。見《浣月山房詩集》。聲木謹案:三人年相若,已捷南宮仍未娶,或未聘,真科名中之佳話也。錫振後更名拯,字定甫,號少鶴,官至通政使副使。後娶涇陽張文毅公芾女弟,未久旋卒,續娶山陰施□□司馬之妹。夙從上元梅伯言郎中曾亮授古文法,詳見予所撰《桐城文學淵源考》。

   南宋黃裳演山詞語

南宋黃勉仲□□裳《演山詞》卷二譜《蝶戀花》云:「千二百回圓未滿,人世悲歡,此景長相伴。行到身邊瓊步款,金船載酒銀河畔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此即俞蔭甫太史樾「試向天邊看明月,已經千二百回圓」句所本。

   管嗣復譯述醫書三種

《醫學世界》首期《藥物學綱要序》中云:「《西醫論略》、《內科新說》為管同所譯述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長洲王紫銓茂才韜《瀛濡雜志》言,管嗣復在滬,主于英人合信,譯成醫書三種。」云云。嗣復字小異,上元人,同子。傳其父業,能文章,工算學。與合信合譯《西醫略論》三卷、《內科新說》二卷、《婦嬰新說》一卷。卷端中只題管茂材撰,未著嗣復名。予撰《桐城文學淵源考》,已為之更正,更詳記之于此。

   王先謙書論編輯續古辭類纂

王益吾祭酒先謙致蕭敬孚明經穆書云:「見在所輯古文辭,專就乾嘉以來諸人採錄,遙接惜抱之傳。從前佳文未入類纂者元多,今若一律選登,似于續例不合。況惜抱所遺而我收之,隱然有與先輩競名之意,非末學後進所敢出也。惜抱同時,如梅崖、絜非諸君,尚可錄入。薑塢,惜抱所從受業者,亦當併登。陽湖諸公,若惲子居輩,體稍未醇,要有不可磨滅之作,皆嚴汰而酌採之。後來賢俊雲興,姚氏之緒論流衍于東南,或親得師承,或轉相私淑,雖成就大小不同,然未有不由其門徑義法而能自立者,故于姚氏以後各家,務在網羅徧及。其以古文著稱,未臻絕詣,又無他書傳後者,因人存文,擇錄尤者一二藝,以見其概。不以古文名家而他書必為傳人者,雖集高一尺,亦不入選。區區別擇之私,不審高明謂然否。」云云。見《虛受堂書札》。聲木謹案:祭酒此編,體例謹嚴,論議暢達,固較黎氏為勝,然亦不能無弊。祭酒錄三十九人之文,共四百五十篇,其中錄曾文正公國藩文捌拾壹篇、姚鼐文伍拾柒篇、梅曾亮文捌拾篇、吳敏樹文肆拾貳篇、朱仕琇文拾柒篇、吳定文拾叁篇、惲敬文貳拾柒篇、張惠言文拾篇、管同文拾捌篇、龍啟瑞文貳拾陸篇,其餘貳拾玖家,共錄文柒拾玖篇。雖羅列諸家,少者僅錄文一二篇,似不足盡諸家之長。所錄十家為最多,成為十家文鈔,亦一病也。

   國朝以龜為名

自明以來,以龜為名者殊不數見。我朝有羅鑒龜,字鶴年,湖南長沙人,諸生,撰有《思貽堂文稿》□卷。

   袁枚論詩絕句

《小倉山房詩集》中,倣元遺山《論詩》絕句並自註云:「遺山論詩,古多今少。余古少今多,兼懷人故也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金元遺山《論詩》絕句三十首,廿九首皆論古人,末一首乃自謂,並未論及同時一人。新城王文簡公士禎倣元遺山《論詩》絕句四十首,間及同時人,如崔不雕□□華等。簡齋明府所言,非當時耳食,即筆誤。

   紀昀逸事

恩施樊雲門方伯增祥,于光緒己亥七月三日夕,得一曾孫,命之曰喜子,並系以詩,末二句云:「合使阿珩蒙上賞,河間示罰我論功。」自註云:「紀文達公為其孫樹馨娶婦,彌年不孕,文達笞之十。樹馨守宜昌,親為先祖言之。」云云。《見樊山續集》卷九。聲木謹案:紀文達公遺事,後世相傳非止一端,此為其孫樹馨太守所言,更為的確。又見□□□□□言:有平姓娶婦,文達于常禮外,另贈《詩韻》一部。問之,則曰:「不過平上去入而已,無他異也。」聞者亦失笑。

   真山民詩集聯

南宋遺民真山民撰詩一卷,收入《四庫》,《提要》稱其為宋末遺民第一流,推挹甚深。予瀏覽其集,集其詩句為聯語,姑錄于此,以備遺忘。五言云:「舊夢青編在,無營白晝長」,「守拙疏生理,心寬不貯愁」,「此中有幽致,便覺少塵埃」,「唫懷愁渺渺,孤坐思悠悠」,「時事三緘口,虛明兩竹牕」,「樓閣莊嚴界,古木老成人」,「携書來過此,點《易》露痕香」,「風定香烟直,牕明報月來」,「楹低簷得月,境靜晝偏長」,「地皆宜避暑,花外步清晨」,「園林三月景,濟楚一書房」,「孤唫誰是伴,皓首抱遺經」,「獨坐本無況,閒居安所之。」七言云:「萬事如棋君看取,九轉無丹別自全」,「豪揮彩筆詩千首,建括相望天一涯。」

   兩蔣衡兩吳汝綸

國朝道咸年間,同時有兩蔣衡。一字湘帆,自稱拙老人,江蘇金壇人,諸生,寓居揚州瓊花觀十二年,專寫《十三經》。□□後經□□□□為之進呈,賞國子監學正銜。即以此本勒石,亦即我朝石經。一字丕紹,號芝岡,江蘇長洲人,諸生,官至江西按察使。又有兩吳汝綸,皆官直隸冀州知州。一在道光時,見歸安陸心源《金石學錄補》。一在同光間,即世所稱為吳京卿,夙負盛名者也。

   萬卷堂書目

明宗室朱□□□□睦藏書甚富,編有《萬卷堂書目》□卷,素罕傳本。近代湘潭葉煥彬吏部德輝刊入《觀古堂書目□種》中,足供藝林考核。聲木謹案:其書目類中,《內府經廠書目》一卷,《福建書目》、《河東書目》、《江西書目》、《京書目》等帙,皆當時各省官刊書目,與今時官書局書目無異。今時若有言其家有官書局刊書為藏書,鮮有不笑其陋者。□□□□以宗室之貴,搜羅之富,不諱言之,猶存古人篤實遺意,非後人專喜矜張者所可比擬也。

   四庫著錄香奩詩

《四庫全書》著錄體例亦有未能畫一者,蓋以卷帙浩繁,百密必有一疏,實情理所宜有。其中類如唐韓偓《香奩集》三卷,朱彝尊《曝書亭集》八十卷,原本有《風懷二百韻》,《四庫》均削去不錄,持論可謂正矣。元楊維楨《復古詩集》六卷,中多香奩之體,黃之雋《香屑集》十八卷,雖係集句,全屬香奩之體,皆一例收入。豈以韓偓之孤忠勁節,為唐末完人,故特嚴其例,以待君子。北宋沈括《夢溪筆談》且言《香奩集》為五代和凝所偽作,託名于韓偓,《提要》亦未言及。言風月之書者,始于唐崔令欽所撰之《教坊記》一卷,北宋陳振孫已深斥其猥褻,亦收入《四庫》。明梅鼎祚《青泥蓮花記》十八卷,余懷《板橋雜記》三卷,其體例與《教坊記》相同,皆入《存目》,而于《青泥蓮花記》,且深斥其勸百懲一,洵屬確論。

   張樹聲靖達公奏議

合肥張靖達公樹聲歷官數省,當時在其幕中主持筆墨者,實惟□□何梅生孝廉嗣焜。張靖達公故後,其家中因當時奏稿多係孝廉所代擬,請其編刊《奏議》□卷,未成而卒,江陰繆筱珊太史荃孫踵成之。孝廉于張靖達公故後,不應他姓幣聘,及張靖達公長子藹卿閣學華奎署川東道,一招即往,當時相傳,有不適異姓之謔。後孝廉復為盛杏蓀尚書宣懷司筆札。

   王照圓女士漢學

國朝婦人能詩者不可勝紀,能文者僅數人,若言學問,終當以棲霞郝蘭皋主事懿行原配□□王照圓□□為最。所撰《列女傳補註》八卷、《列仙傳校正》二卷,儼然漢學家言。又撰有《詩經小記》□卷、《夢書》一卷、《閨中文字》一卷。與夫合撰《和鳴集》一卷,末附《祭財神詩》一卷。同治□□□□其孫聯蓀等校刊《郝氏遺書》本,光緒十年,復續刊《曬書堂集》于東路廳署。惟《詩經小記》□卷未刊。郝氏書目錄已見《彙刊書目》,不知何以易名曰郝蘭皋著述。主事所撰《曬書堂詩鈔》僅二卷,中有《詠書帶草》與《雁來紅》二七言古,頗為他人所罕詠,實為將來志《羣芳譜》者所必採輯。

   顧炎武悼亡詩

益都趙秋谷宮贊執信撰《談龍錄》,中有云:「詩中須有人在,不當為縹渺無着之語,使人人可用,處處可移。」云云。予嘗懷此語讀《亭林詩集》,中有《悼亡》五首,真覺此詩他人不能移用,而至情流露,可歌可泣,實為別開生面。詩云:「獨坐寒窗望稾砧,宜言偕老記初心。誰知游子天涯別,一任閨蕪日夜深。」「北府曾縫戰士衣,酒漿賓從各無違。虛堂一夕琴先斷,華表千年鶴未歸。」「廿年作客向邊陲,坐歎蘭枯柳亦衰。傳說故園荊棘長,此生能得首邱時。」「貞姑馬鬣在江村,送汝黃泉六歲孫。地下相煩告公姥,遺民猶有一人存。」「摩天黃鵠自長飢,但惜流光不可追。他日樂羊來故里,何人更與斷機絲。」云云。五詩已錄入自纂《國朝悼亡詩輯》中,更錄于此,以資諷詠。

   李鴻章楷書訃文

瑞安孫蕖田太史鏘鳴,道光廿一年進士,官翰林院編修,撰有《盤阿草堂詞》□卷,為合肥李文忠公鴻章會試房師。少年巍科,急流勇退,年未三十,即罷官歸里,坐享山林福者五十餘年。及光緒廿□年,李文忠公卒時,太史仍健在。其輓聯中有云:「弟子為相業數十年,猶先其師而薨。」云云。亦師弟之美談。我朝士大夫家通行規矩:凡喪家刻訃文,只能用于平等或平輩之人,如有尊親及祿位太相懸殊者,另用楷書書以訃之。李文忠公卒時,爵位既崇,且年登大耋,門生故吏徧天下,對于太史,仍用楷書訃之,當時頗有詫為異事者。又師弟稱呼,北京相傳普通規矩:弟子對于師稱受業,對于師母稱門下士,對於師之師稱小門生,對於師之師母稱門下晚學生。現在倫常乖舛,禮教淪胥,感恩知己之風,當早已滅絕于天下矣。

   唐詩神韻集

王文簡公士禎所編《唐詩神韻集》□卷,見于文簡公自撰各筆記中,儀徵汪韡懷刑部棣嘗校刊行世,寥寥僅數十首,見王蘭泉侍郎昶《蒲褐山房詩話》。是當時實有是書,實已刊行,但非全帙耳。聲木謹案:曾購得《唐詩神韻集》六卷,卷端題「漁洋山人原選,雲間俞仍實、胡延慶輯註,周京、王鼎同訂」。卷一錄拾壹人詩叁拾首,卷二錄壹人詩貳拾陸首,卷三錄叁人詩貳拾首,卷四錄拾壹人詩拾玖首,卷五錄貳人詩貳拾伍首,卷六錄拾叁人詩貳拾玖首,共錄肆拾壹人詩,壹百肆拾玖首。文簡未言人數首數,與侍郎所言數十首不合,疑文簡原本復加竄亂。乾隆辛亥秋日,俞益齋□□仍實楓溪澹遠軒寫字圈點袖珍刊本,前有俞氏行書自叙云:「余向讀國初諸大家詩,每服漁洋山人之詩,其神韻殆不可及。蓋調音宮羽之先,別味酸鹹之外,會心不遠,而妙契無言,餘蘊所流,孰窺元緒。繼得其原選《唐詩神韻集》,益悠然于宗尚之不苟,而嘉惠承學者靡窮也。詩不拘初、盛、中、晚,第協于神韻者則登是選。後賢或廣其所訂,便失廬山面目,概從舍旃。往年侍先子于錦江官署,課餘多暇,輒憶舊聞,標注成帙。惜行笈無全書,不免貽譏挂漏,歸訂胡君竹堂,相與竣事。今秋寓谷水西偏,兼質之周君二禪、王君條山,謬蒙襃許,因付剞劂氏,便子弟誦習而已,行遠云乎哉!昨晤條山先生,謂近閱漁洋翁《感舊集序》,知尚有《本朝詩神韻》一選,至今未見刊播,異日當訪諸同志。倘得如延平之劍,一時合并,尤足慰余私淑漁洋之願也夫。」云云。據俞氏所云,又為原本。汪氏刊本既未得見,其竄亂之蹟無從考核,亦憾事也。

   周銑詒兄弟古金木

永明周仲澤銑詒、季譻鑾詒昆季,收藏金木印甚富,凡秦漢三國、兩晉南北朝官私金木印一千有奇,唐宋遼金元印押稱是,同編《共墨齋藏古金木印譜》十卷,光緒癸巳印行。當時為之搜輯者,則有高要何昆玉、濰縣胥倫、高文翰、杜維周等,為之鑒定者,則有宗室盛伯熙祭酒昱、福山王文敏公懿榮、漢軍許旭堂部郎延暄、銅梁王孝禹觀察瓘,亦一時好古之士。後聞周氏子孫不能守,已售歸豐城余介卿觀察金聲,觀察亦喜收藏字畫。其家以販運安化茶至俄致富,暫時可不致易姓矣。

   金塗塔考證

吳越錢忠懿王金塗塔一版,縱二寸有奇,橫約寸半,陽面佛象已漶不可析,其陰有「吳越國王錢宏俶敬造捌萬肆千寶塔乙卯歲記」十九字,「記」下別有「人」字,蓋編次意也。按《曝書亭集》誌此,譌稱武肅者,竹坨翁實未之見,故繫元周方泉詩於後為據。周詩但從如來捨身象起議,亦未確指為忠懿,今可以證其失矣。趙味辛舍人携出示客,前輩覃谿學士因搨數十紙,並作長歌。學士語余:「塔本四版,上函以蓋,友人曩于陝中睹之。模製既多,流傳在世,茲特一中之一耳。余分所拓歸,展玩不足,亦成是章。」云云。見昭文吳悊甫禮部蔚光《素修堂詩集》引。聲木謹案:此言金塗塔,出自目睹,最為確切,故記之于此。

   王士禎論次書目

大興翁覃谿學士方綱《復初齋詩集》自註云:「嘗舉王漁洋先生所論次書目,凡伍百伍拾餘種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學士此書,久無傳本,存佚未可知。予欲踵為之撰《王文簡公論次書目考》□卷,有志未逮,以後不知能償此願否。

   城西文社盛事

嘉慶癸亥,滿洲福禹門太史申,偕同志二十人,倡立城西文社。謁□□鮑覺生侍郎桂星,稱弟子。當從游之時,惟常軒、荔巖已舉于鄉,餘皆諸生。未幾,同社十九人皆登科第,亦熙朝之盛事,科名之佳話,師生之美談。名氏科第,均見《覺生詩鈔》,茲復備錄于此:癸亥之明年為甲子,鄉試中式者五人:崑峯那莪、中峯岳魁、藹堂三福、謐齋恆安、緒堂福保。又三歲丁卯科,中式者六人:雲亭鍾祥、禹民銘德、清園永泰、雲橋毓書、顯堂榮第、宗室醴洤奕溥。而捷南宮者:乙丑常軒穆彰阿,後任中堂,己巳崑峯、緒堂,皆以知縣用,禹民授編修,謐齋任中書。惟崑峯兩試皆旗元,歸班待選。禹門戊辰中鄉試,繼與醴洤並入詞館,荔巖、銕麟出宰楚北。至甲戌會試,翥青雲麟成進士,出宰秦中。丁丑,圖南聯捷入農曹,清園同榜。庚辰會試,樞之慶辰亦捷南宮。中惟藹人早逝未與,云云。自來同社科舉之盛,未有盛于此者。

   瑞澂戒烟札語

宣統元二年間,厲行官吏戒烟,禁令森嚴,素來有癮者,莫不惴惴。當時滿洲瑞莘儒制府澂任蘇州藩司,札飭官[吏]戒烟,文告中有「諸公不必畏難,本司前有十五年之老癮,尚能一旦戒斷。不惜以身作則,明為勸告。」云云。見者謂其頗有先儒誠實不欺遺意。

   西人哲列米貼羅語

近見《□□報》中,譯有西人哲列米貼羅言論謂:「男子得善良婦人,乃天之大惠與也。其聲如音樂,其笑如櫻花,其腕為健康之藥石,其舌為誠實之參謀,其胸為溫和顧問之府,其勤勞為男子之理財庫。有善良之婦女,乃有善良之奴婢。觀家畜之肥瘠,可以知主婦之良否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西人言男子得善良婦人,乃天之大惠與,一生幸福全在于此,家畜且蒙其福,可謂罕譬曲喻,至情至理。非身歷其境者,不能道其隻字,天誠大惠與哲列米貼羅矣。

   蝴蝶會

近人謂各携酒食聚飲,謂之蝴蝶會,不知實為壺碟會。聲木謹案:□□趙味辛司馬懷玉《亦有生齋集》中言,京師士人,各携一壺一碟醵飲,諧其聲曰蝴蝶會,云云。司馬為乾隆四十五年召試舉人,官青州府同知,是乾隆時已有此稱矣。

   胡天游臨卒語

胡天游字稚威,號雲持,山陰人,諸生。乾隆□□荐舉博學鴻詞。藻耀高翔,才名為詞科中第一,當時以持服不與試。丁巳補考,以鼻血大作,納卷而出。後修志太原,病,太守周西鯨來視。稚威拱手曰:「公來甚佳,別矣。」即瞑,氣縷縷,若騰烟。須臾,張目曰:「不能不再生人間,為南人乎?為北人乎?公為籌之。」周泣下曰:「人南歸南。」曰「然」,遂氣絕云云。見袁簡齋明府枚所撰墓志銘。聲木謹案:明經天才絕特,駢文當推為國朝冠冕,其行事頗有晉人風度,故摘錄其語,以廣異聞。

   彭祖賢篤于先世友人

長洲彭尺木進士紹升博學工文,研求理學,復通釋典,世人推為理學家別派。當時與之最為莫逆者,為瑞金羅臺山孝廉有高,吳縣汪大紳茂才縉,族子秋士布衣績,長洲薛家三孝廉起鳳。四家之集,均賴進士編輯刊行。後經粵匪之亂,刊板皆焚燬。光緒初年,進士曾孫芍庭中丞祖賢編刊《長洲彭氏家集》,復因進士平生最契之友,四人遺集陸續付刊。中丞追念先德,並念及先德友人,可謂能追遠矣。而四人卒賴當年友誼,遺集不致淹沒,亦交友中之佳話,佛家所謂因果也。

   翁方綱以妾為妻

大興翁覃谿學士方綱自撰之《翁氏家事略記》,實即年譜,中有云:「嘉慶二十年九月十二日,集親友,公議妾王氏扶正,並樹崑生母劉氏一併正名,俱稱夫人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以妾為妻,經籍懸為厲禁。「扶正」二字,未見載籍,只流俗妄人,相沿有此名稱。學士生平,素稱媚事宋儒,持律甚嚴,不失銖黍,不應有此等非禮失教之行,自鳴得意。假言集親友公議,實欲委過于人,其居心狡詐,陰賊險狠,不啻蛇蠍。諺云名士好財,理學好色,學士兼有之。以視王莽事事仿《周禮》,其居心亦猶是耳。

   六大洲地球圖說

豐順丁雨生中丞日昌,于同光之間,廣招譯客,延聘文士,譯成《番人六大洲地球圖說》,成書一百餘卷,秀水楊利叔孝廉象濟嘗為潤色,見《汲葊詩文存》。聲木謹案:此書卷帙繁富,採譯浩博,可供研求者必不少。獨惜此書坊間未見傳本,恐當時譯成未刊。中丞當日以通洋務知名,湘陰郭筠仙侍郎嵩燾《養知書屋文集》中,有《自倫敦致李文忠公書》云:「今時洋務,中堂能見其大,丁禹生能致其精,沈幼丹能盡其實。其餘在位諸公,竟無知者。」云云。據此,則中丞繙譯之書,必有可觀。中丞富有藏書,所編《持靜齋書目》可供考證。中丞故後,其子孫不能守,早已易姓。《番人地球圖說》一百餘卷稿本,想亦與之俱去矣。

   以病為名號

前人別立名號,必另有取義,然亦有奇異,以病自名者。慈谿鄭寒村性晚得痺疾,改其名為風。烏程張鑑效之,因取同聲之字,更其名為蹇,見張鑑《冬青館古宮詞》自叙。獨山莫子偲徵君友芝晚號耳目叟,《說文》言耳目為耳目皆廢之意,見《宋元舊本書經眼錄》。皆未免好奇太過,後人不必則效也。

   黃道娘迷信佛教

常熟言寶侯□□良鈺編集《續岡州遺稿》八卷,道光壬寅刊本。中有新會胡大靈布衣方《題黃道娘墓》詩,自註云:「黃家巨富,盡以施僧,至今僧俎豆之,歲掃其墓,墓在故居村口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此等事,實人世罕有之事,佛之魔力,可謂神通廣大矣。

   論丹朱

《尚書》「罔水行舟」,《孔傳》:「丹朱習于無水陸地行舟。」《孔疏》:「鄭玄云:『丹朱見洪水時人乘舟,今水已治,猶居舟中額額,使人推行之。』案下句云『予創若時』,乃勤治水,則丹朱行舟之時,水尚未除,非效洪水之時人乘舟也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《史記·夏本紀》作「丹朱無水舟行」,則是丹朱習于洪水之時舟行便利,今水已治,無須舟行矣,仍居舟中,在陸地行之。是安于習慣,只知守舊,不達時務。舟無水自不能行,不得已,額額使人推行。謂之固執鮮通,不能因時制宜則可,謂之大惡,則未也。德清俞蔭甫太史樾《賓萌集》中《丹朱商均論》極力為之開脫,不為無見。

   廣陵詩事序語

儀徵阮文達公元撰《廣陵詩事》□卷,序文中有云:「讀廣陵耆舊之詩,且得知廣陵耆舊之事,隨筆書記,動成卷帙。博覽別集,所獲日多,遂名之曰《廣陵詩事》。其間有因詩以見事者,有因事以記詩者,有事不涉詩而連類及之者。大指以吾郡百餘年來,名卿賢士,嘉言懿行,綜而著之,庶幾文獻可徵,不致零落殆盡。至于爵里族姓,或有舛誤,遺文佚事,再當補遺,尚望同志君子,訂而續之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文達以宏才博學,即隨筆記錄,亦體例謹嚴,議論明達。後來撰鄉邦文獻者,當以此為法。

   前宋順帝等悲痛語

前宋順帝被逼禪位,曰「願生生不生帝王家」。隋帝侗布席禮佛,曰「願自今不復生帝王家」。二帝之言,何若是之悲痛。史家殆以劉裕、楊堅以凶暴權詐取天下,誅鋤前代子孫太甚,故于二家末代子孫,特記其悲痛之語,以警世人。

   國朝先正事略補編

平江李次青方伯元度撰《國朝先正事略》六十卷,久已風行遐邇。予又購得其《補編》二卷,光緒乙酉孟夏,敦懷書屋刊袖珍本。卷端雖題「平江李元度輯」,玩其筆意,決非方伯所撰。或他人重其書,代為編輯,冒名刊行。因其中亦有可供考核者,故備錄其目于此。卷一錄徐枋、徐繼思、李容、陸圻、劉獻廷、吳偉業、侯方域、汪琬、宋琬、趙執信、劉體仁、顧貞觀、吳兆騫、胡渭、毛先舒、鄭性、顧祖禹、張貞生、嚴繩孫、潘耒,汪紱、胡方、邵廷寀、鄭燮、厲鶚、寅亮、沈彤、段玉裁、金榜、梁同書、桂馥、武億、潘諮、蔣湘南、潘德輿、蔣琦齡、魏源等叁拾柒人。卷二錄吳敏樹、孫鼎臣、張金鏞、胡錫燕、苗文琛、楊彝珍、劉熙載、楊翰、郭嵩燾、張修府、龍汝霖、鄧輔綸、陳寶箴、鄧繹、王闓運、朱克敬、閻正衡等拾柒人。其名氏多已見《國朝先正事略》,尤屬不善作偽。

   論左傳太過語

《春秋》魯昭公十二年《左氏傳》云:「楚靈王聞子革之言,揖而入,饋不食,寢不寐,數日不能自克。」云云。聲木謹案:《左氏》極言楚靈王悔過之誠,形容盡致,未免太過。悔過之誠與否,在于寸衷,不在食寐,焉用皆廢。《檀弓》載曾子言執親之喪,水漿不入于口者七日,子思猶以為過。水漿不入于口者三日,杖而後能起,況悔過耶!《論語》稱孔子發憤忘食,亦未嘗言不食寐也。

   宋文鑑選經義二篇

南宋呂祖謙編《宋文鑑》一百五十卷,內收張才叔經義二篇,一題為《惟幾惟康其弼直》,一題為《自靖人自獻于先王》。而《四庫提要》、《簡明目錄》,顧炎武《日知錄》,均言《宋文鑑》只收張才叔《自靖人自獻于先王》一篇,未知何故。張才叔《自靖人自獻于先王》,在宋人經義中最為傑出。朱子節錄其語,入經書註,又嘗於醉後口誦之,見于□□□□□□可以知其不苟作。即此經義一篇,亦堪傳世,傳世之作,豈在多乎!

   古人名隨意增減

古人之名,可隨意增減。晉文公名重耳,而《左傳》云「晉重魯申」。晉悼公名周,而《左傳》云「使荀罃、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」,「周子有兄而無慧」,「周子曰」,累累稱之,毫不為異。《通鑑·魏紀》黃權曰「臣與劉葛,推誠相信」,胡註「葛謂諸葛孔明」云云,是「馬遷」、「葛亮」,自三國時已然,其所由來者遠矣。

   論曾國藩聯語

湘鄉曾文正公國藩生平以工于聯語自負,嘗云與湘陰郭筠仙侍郎嵩燾所作工力悉敵,有包辦聯語之徽號,見□□□□□聲木謹案:侍郎聯語,世不多見。曾文正公聯語,有搜輯編刊于《曾文正公雜著》後者,約有數十聯。窺其用意,殆欲以山谷生硬作詩之法,通之于聯語。所作皆生硬,不諧聲律,謂之為別派則可,謂之為佳,則未敢許也。厥後桐城吳摯甫京卿汝綸善得其意,較之曾文正公益生硬,不諧人口。且多作七字句,于山谷詩,尤屬具體而微。此聲木夙昔之私意如此。